close




立即點擊


標題

獲稻這首詩的字詞解釋及賞析


問題


我想要獲稻這首詩的字詞解釋及賞析,每個字或是每個名詞最好都能解釋,如:自是瀛壖的樂土,「自是」要怎解釋?等等總之給我多一點資料,請不要直接複製別人的東西上來。


最佳解答


你好 圖片參考:http://tw.yimg.com/i/tw/ugc/rte/smiley_1.gif 陳肇興 <穫稻> (台灣風土) 驕陽似火稼如雲,隨穫隨耕力最煩。 荷擔人歸黃檨圃,催租客到綠槐村。 耞聲遠逐蟬聲亂,鐮影遙連犢影昏。 自是瀛壖多樂土,畬田火米不須論。 ★稼如雲:形容稻作結實纍纍,如同雲朵聚集堆積。 稼,農作物的總稱,在此指稻作。 ★隨穫隨耕力最煩:收成之後隨即進行第二次耕作,體力耗費十分繁重。台灣地處亞熱帶,稻作一年可有兩熟,夏天稻子收成之後,隨即進行第二季的秋耕,農人忙於種作而少有閒暇。 ★荷擔人歸黃檨圃:農夫挑著整擔收割的稻子,回到種有熟黃芒果的晒穀場。 檨,音ㄒㄧㄢˋ,即芒果。 圃,本意是菜園,此處應是作「場圃」解釋,將菜園整平,當作收穀、曬穀的場地。 ★催租客到綠槐村:催納賦稅的官吏,到種有翠綠槐樹的村莊來催收賦稅。 催租,催納賦稅。催租客,催納賦稅的基層官員。 ★耞聲:打穀機的聲音。 耞,音ㄐㄧㄚ,打穀機。 ★鐮影遙連犢影昏:農人揮動鐮刀收割稻子的身影,在黃昏的夕陽照射下,遠遠連接著牛隻的背影。 犢,小牛。 ★瀛壖:海邊。自是:自然是。 瀛,大海。 壖,岸邊,音ㄖㄨㄢˇ。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嶼,故先人常稱台灣為瀛海、瀛壖。 ★畬田火米不須論:台灣田地肥沃,收成豐實,不是山地旱作的畬田所能相提並論的。 畬田,先用刀除去雜草,再用火焚燒成灰,做為肥料,從事耕作的土地。 火米,焚燒山坡地雜草而耕作所得的旱稻,即畬火米。 不須論,無須相提並論,意謂相去甚遠。 <穫稻>選自《陶村詩稿》, 穫稻 本詩前兩句點出:在豔陽高照的盛暑季節,農民忙於第一季稻穀收割,為及時從事第二季播種,必須「隨穫隨耕」,無法停歇休息,工作費力繁重。三、四句寫農民擔穀而歸,此時催納賦稅的官吏已經上門催租,言外似乎隱含對佃農的同情。不過,「黃檨圃」與「綠槐村」的景色描寫,卻洋溢著富足與生機無限的情調。第五、六句,是描寫稻子收割的景象:打穀機的軋軋聲(耞聲)傳得很遠,好像在追逐著蟬聲高唱;農民俐落的揮動鐮刀收割稻子的身影,與牛隻在夕陽下的背影連成一片。這兩句不但聽覺、視覺意象極為生動,也貼緊夏天農村收成季節忙碌到黃昏的常見景觀,筆法老練而傳神。最後兩句以讚頌作結,肯定台灣這片樂土稻田肥沃,收穫豐實,非焚燒山坡地所種的旱稻(畬田火米)所可比擬。這首詩不但記錄了台灣農村「一年兩熟」的特殊風土,也刻畫農民勤奮知足的傳統精神。 描寫清朝中葉台灣農村在稻作收割時期的忙碌情景。陳肇興(1831 ~ ? ),字伯康,號陶村,台灣府彰化縣治(今彰化市)人。青年時期曾從廖春波讀書於彰化白沙書院。咸豐九年(1859)中舉,同治元年(1862),台灣三大民變之一的「戴潮春事變」爆發,陳肇興拒絕戴氏的拉攏,遁入武西堡(今南投縣集集鎮)的牛牯嶺山中避禍,曾謀刺戴氏不成,幾遭不測,後乃將戴案經過以詩歌詳加記錄,題為《咄咄吟》。同治三年(1864) 事平,陳肇興返回鄉里,設帳授學以終。為清朝咸豐、同治年間台灣頗具代表性的本土詩人,著有《陶村詩稿》六卷,併《咄咄吟》二卷合刊。 http://www.fg.tp.edu.tw/~chin_center/report4.doc


其他答案


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80504000016KK02570

68BC9A39158763AE
arrow
arrow

    dmcnin+7m7dhuyj9ksb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